大乘法苑義林章註釋 - 前言


  窺基《大乘法苑義林章》,簡稱《義林章》、《法苑義林章》、《法苑義林》、《法苑》等,總共七卷,分成二十九章。《義林章》的註釋有:

一、智周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,簡稱《決擇記》,共二卷。此《決擇記》,除佛土章外,對於其餘的二十八章,每一章都有相當詳盡地註解,是《義林章》最完整的註釋本。

二、善珠《法苑義鏡》,簡稱《義鏡》,有六卷,註釋了六章,六章是〈五心章〉、〈諸乘義林〉、〈斷障章〉、〈二諦義〉、〈大種造色章〉、〈表無表色章〉。於前五章一一皆有詳細解釋,於最後〈表無表色章〉則是不全,只有三分之一的註釋。善珠法師所作註解,末學認為最佳,心中非常佩服。

三、基辨《大乘法苑義林章師子吼鈔》,簡稱為《師子吼鈔》,總共有二十二卷,但只註解了十章,即《義林章》前三卷中十一章除〈五根章〉。此《師子吼鈔》,由於解釋過於繁瑣,又太多是作類似科判般的歸納,恐怕沒有幾人能夠將其讀完。

  單章的註釋有:

一、〈五心章〉:清範《五心義略記》二卷。

二、〈唯識義林〉:

 () 真興《唯識義》六卷,解釋詳盡。

 () 梅光羲《法苑義林章唯識章註》,此中內文幾乎全取自《唯識義》。

三、〈表無表色章〉:

 () 守千《表無表章栖翫記》一卷。

 () 叡尊《表無表章詳體文集》三卷。

 () 佚名《表無表章詮要鈔》六卷。

  窺基於〈總料簡章〉文末云:「此中所有義理徵釋,皆於大師親加決了,但傳之疎謬,非無承稟也,諸有智者幸留意焉。」表示《義林章》中所說義理,皆經玄奘法師審可,大致無誤,讀者可以放心。

  本書旨在對於《義林章》作一番完整而詳盡的註釋,以助《義林章》能夠廣泛流通。雖然以上諸師對於《義林章》的註解,可謂凡有釋皆詳細,但於完整性,末學認為仍有不足,所以末學補充了一些解釋。末學所釋大略有四,一、消文解意,《義林章》中有些文字簡約難了,因此需作消文;某一段文,雖了句句文義,但於整段文意需讀者思維方能明白,然而我們讀書通常有自己的節奏,往往會忽略有時需要停頓一下作思維,才能瞭解這段文意,末學對此會說明自己的理解,也是提醒讀者於此應該自作思考整理。二、《義林章》或古師註釋中所引經論之文,若是不夠完全,末學查出全文舉出,以利讀者全盤瞭解。三、《義林章》中應當註釋之文,如果以上諸師未解釋或解釋不周,末學會先從其餘的經、論、疏中尋找是否有合適的解釋,若有,則舉出最佳者,若無,則以末學自己的知見作解。四、本書中所引古師的註釋,其內文中若有難以了解的,末學也是依照前第三項的方式來作解釋。另外,本書直接將《義林章》原文中的錯、漏字作修正,而不特別說明。

  《義林章》是一本好書,值得一讀再讀,也是適合老師開班授課的一本書。末學初讀《義林章》時,是在修學唯識前期,程度還差,當時不知有《決擇記》這本註釋可以輔助,就硬生生地讀了一遍,其中讀不下的直接跳過,很多處似懂非懂、完全不懂,雖文言文難讀,仍然歡喜讀完,因為每讀完一章,就自知獲益匪淺,尤其是讀過〈唯識義林〉這篇後,立刻自覺對於唯識功力大增。《義林章》被歸類為唯識宗、法相宗的典籍,作者窺基也不如玄奘、無著、世親有名,因此讀者不多。事實上,《義林章》的內容是適合所有的大乘佛子,窺基大師造此論的動機也是為了利益大乘佛子。略舉一例,凡是知曉佛有三身的佛子,必定會想更加了解法身以及法、報、化三身的差別,然據末學所知,所有各宗祖師的言論、著作中,也只有《義林章》中的這篇〈三身義林〉解說詳細。所謂開卷有益,此《義林章》當之無愧,應該大力宣揚。

  最後,建議讀者不必依照《義林章》的目錄次序從〈總料簡章〉至〈佛土章〉來閱讀,最好是由淺入深,由短入長,即篇幅少的如〈五果義〉、〈極微章〉先讀,篇幅多的如〈唯識義林〉、〈斷障章〉、〈表無表色章〉後讀。當然,對於修學唯識者,〈唯識義林〉這章還是愈早閱讀愈佳。這二十九章,以〈斷障章〉及〈表無表色章〉最難懂,宜在最後閱讀,而且更須耐心。

 

                       願施 於台北市 20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