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法苑義林章註釋 - 破魔羅義林註釋


1、《妙法蓮華經玄贊》卷6:「有作四諦者,分段生死為苦諦,業、煩惱為集諦,有、無餘依涅槃為滅諦,生空智品以為道諦。無作四諦者,變易生死為苦諦,所知障為集諦,無住涅槃為滅諦,法空智品為道諦。」
2、二死者,謂分段生死、變易生死。二蘊者,謂分段身蘊、變易身蘊。二煩惱者,謂分段身煩惱、變易身煩惱。天魔亦有二類者,謂分段天魔、變易天魔。

3、三魔者,謂死魔、五陰魔、煩惱魔。
4、四倒者,即四顛倒,《大般涅槃經》卷2:「苦者計樂、樂者計苦,是顛倒法。無常計常、常計無常,是顛倒法。無我計我、我計無我,是顛倒法。不淨計淨、淨計不淨,是顛倒法。有如是等四顛倒法。」

5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惡魔波旬,號名雙舉者,魔者是號,波旬是名。上言惡者,對善之稱,非魔稱。」
6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或兼死觸觸於末摩者,死觸即是末摩為體四大,觸之便死。」
7、變易生死,念念生滅,死已即生,滅相便無,故非魔體。

8、《成唯識論集解》卷9:「言一百二十八根本煩惱者,演義云,欲界四諦,各有根本十惑,為四十;上二界四諦之下各除瞋,有七十二,三界合為一百一十二,並是見道所斷根本惑。然疑及三見,唯是見所斷。修道位中,欲界唯六,上二界除嗔,唯十,合為十六,是修所斷。見、修合說,故有一百二十八也。」此中三見者,謂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。修道所斷欲界根本六惑者,謂貪、瞋、癡、慢、身見、邊見。

9、此中,麁下劣故者,謂分段煩惱魔,及分段蘊魔。實凡類故者,謂分段死魔。實破壞故者,謂分段天魔。
10、不定眠者,謂四不定心所中眠心所。
11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唯說蘊、惑以為魔軍者,此以惑、蘊為此十魔,飢渴及欲等,名之為蘊,三毒等類,即是惑收。」

12、有作、無作者,謂有作四諦、無作四諦。安立、非安立者,謂安立諦、非安立諦,《瑜伽師地論》卷72:「諦有二種,一、安立諦,二、非安立諦。安立諦者,謂四聖諦,非安立諦者,謂真如。」

13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天魏弊阿難心等者,釋但立三,不立天魔之所以也,舉事明之。」
14、此意,果中,蘊總業別,業非殊勝。因中,惑為生因,業為引因,業非殊勝。
15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情立一魔者,情謂有情。」

16、《佛說無上依經》卷1:「阿難!於三界中有四種難,一者煩惱難,二者業難,三者生報難,四者過失難。無明住地所起方便生死,如三界內煩惱難;無明住地所起因緣生死,如三界內業難;無明住地所起有有生死,如三界內生難;無明住地所起無有生死,如三界內過失難,應如是知。阿難!四種生死未除滅故,三種意生身無有常樂我淨波羅蜜果,惟佛法身是常是樂是我是淨波羅蜜,汝應知。」

《大乘法苑義林章補闕》卷4:「依無上依經,有四種生死,一、方便生死,二、因緣生死,三、有有生死,四、無有生死。方便生死者,彼經云:『如十二支中,無明生諸行。』即是無明住地為緣,生無漏業,初生死也。因緣生死者,彼經云:『如無明為緣,所生諸行。』即是無明住地為緣,所生無漏業,名因緣生死也。有有生死者,經云『如行所招三有果』,即是無漏業所得三種意生身。無有生死者,彼云『如生緣老死』,即是三種意生最後身為緣,不可思議退墮。准經合喻,雖說四種,唯一正是變易生死,總據生死因緣及體,說四種耳,非是生死體有四種。所以者何?初一是生死緣,第二是因,第三正是所生果報,第四即是最後異、滅二相。又如彼分段中,有四種難,一、煩惱難,謂無明、愛、取,變易中方便生死,無明住地亦如是。二、業難,謂即行者善、不善業,變易中因緣生死,無漏業亦如是。三、果報難,謂即五果及生支,變易中有有生死,無漏業所感意生身亦如是。四、過失難,謂即老、死。」

17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情分假實者,分段天魔是實情收,變易天魔假情收。」
18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所知障品至故說後四者,此所知障品不立蘊、天魔等,但立四倒為魔。所以由彼二乘起無常、無樂、無我等倒,障大涅槃常、樂等四德,故亦名魔,然所知障不能別感異熟果也。」
19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別障相似者,二四之中皆有蘊、死,云八或四,故名相似。」

20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由智證真彼方滅故者,我生已盡等四智方成。」此意,由智證真,彼魔方滅,我生已盡等四智方成。
21、此意,由有神通方伏天魔,此諸神通亦是以正智為根本,以後得智為體性。根本智者,即證真如智,後得智者,即證我生已盡等智。

22、《大方等大集經》卷9:「復次,善男子!若知苦者,能壞陰魔,若遠離集,破煩惱魔,若證滅者,則壞死魔,若修道者,則壞天魔。復次,善男子!若見一切有為法苦,則壞陰魔,若見諸法真實無常,壞煩惱魔,若見諸法真實無我,能壞死魔,若見諸法寂靜涅槃,能壞天魔。復次,善男子!若有菩薩,觀一切法皆是空相,能壞陰魔,觀一切法悉是無相,壞煩惱魔,觀一切法悉是無願,能壞死魔,具是三法迴向菩提,能壞天魔。復次,善男子!若有菩薩,觀身、身處不覺不著,能壞陰魔,觀受、受處不覺不著,壞煩惱魔,觀心、心處不覺不著,能壞死魔,觀法、法處不覺不著,能壞天魔。」

23、初地初心者,謂入初地時見道之心。正斷分別體盡者,分別者,謂分別煩惱;於見道位中無間道,正斷盡分別煩惱種,故云正斷分別體盡。
24、二類菩薩者,謂智增菩薩、悲增菩薩。此二類菩薩,加行所修有所不同。《唯識義》卷6:「約頓悟菩薩有二類,謂智增、悲增也。智增菩薩,初地生色界廣果天,得變易身;悲增菩薩,七地以前猶分段身,欲、色界中隨冝利生。」

25、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又具破四者,分段、變易二四俱破。」
26、此意,正義乃是,金剛之位,無間道中,煩惱、所知二障種子俱時頓斷,解脫道中,無漏蘊身方起,此時方謂棄捨變易蘊魔、死魔。

27、阿彌陀佛既有魔王者,謂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中既有魔王。
《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》卷2:「章,阿彌陀佛既有魔王等者,此釋變易天魔所以。通十地有,名已上諸位。又云若住菩薩者,通取住十地菩薩,今觀文意,住第七地名為住,思之。」

助解,章文「阿彌陀佛」以下,解釋變易天魔於何位有。此中文意,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國土,於中既有變易魔王,即顯入地菩薩地上諸位,皆是准有變易天魔。何以故?要大菩薩方能變化天魔,作諸魔事,以障、以助住地菩薩進登大位。若已成佛,即使是第十地菩薩化為魔王,亦是無能為障,何況已出三界,更是何須降伏?若是住地菩薩,方須降伏天魔以登上位,此即所以極樂淨土亦有魔王。

28、捨第五分壽者,《瑜伽師地論略纂》卷7:「佛壽百年,但年八十,捨第五分,二十年為一分壽故。故經多說,迦葉佛人壽二萬歲時出,釋迦人壽百歲時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