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唯識論討論 - 第四章第二節第四項第八目 六種轉依


如是菩薩於十地中,勇猛修行十種勝行,斷十重障,證十真如,於二轉依,便能證得。

窺基:上來已辨十地、十勝行、十重障、及十真如,總是明證得因,自此以下,明所證果,於中有二,一、牒前起下,即此文是,二、正解所證得果。言「二轉依」者,謂菩提、涅槃。

轉依位別,略有六種。

窺基:此總舉所證位。即依三乘所證,略立六種轉依。大乘資糧等五位,是於地前開二位,於十地開二位,於如來立一位。

一、損力益能轉,謂初二位,由習勝解及慚愧故,損本識中染種勢力,益本識內淨種功能,雖未斷障種、實證轉依,而漸伏現行,亦名為轉。

窺基:論言「初二位」者,是說地前第一資糧位、第二加行位。此二位雖未斷障種,然而漸伏現行,是故亦名為轉,轉之因故,能伏轉故,真實證得轉依之位,是通達位、修習位等。言「由習勝解」者,世親、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第九卷皆云有勝解者,是勝解行地,故此在初二位。言「及慚愧故」者,世親、無性皆云,有慚愧故,令諸煩惱少分現行或不現行,若起煩惱現行,即深慚愧,慚愧是勝解行之勝相故。今又一解,由習勝解者,是初資糧位,此位中於唯識,信根增故,名習勝解,然而未能伏唯識想,由有慚愧者,是第二加行位,此位能伏唯識想,及少伏煩惱,名有慚愧。餘文可知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一、損力益能轉,謂由勝解力聞熏習住故,及由有羞恥,令諸煩惱少分現行、不現行故。」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損力益能轉者,謂損減阿賴耶識中煩惱熏習力故,增益彼對治功能故,得此轉依。謂由勝解力聞熏習住故者,謂住勝解行地安立,聞熏習力故,得此轉依。及由有慚羞等者,於此位中,若煩惱現行,即深羞恥,或少分現行,或全不現行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損力益能轉等者,謂由勝解力及聞熏習力,損減依附異熟識中煩惱熏習,增益所習淨法功能。又由勝解聞熏習住,有羞恥故,令諸煩惱少分現行,或不現行。」

二、通達轉,謂通達位,由見道力,通達真如,斷分別生二障重,證得一分真實轉依。

窺基:此通達轉在通達位。見道位中,已證一分真實轉依,未圓滿故,非是圓滿轉依。餘文可知。

三、修習轉,謂修習位,由數修習十地行故,漸斷俱生二重,漸次證得真實轉依。

窺基:十地中除初地見道,餘初地住、滿位及九地全,為此修習轉依位,即在修道十地中。餘文可知。

攝大乘中,說通達轉在前六地,有、無相觀,通達真俗,間雜現前,令真、非真,現、不現故。

窺基:然攝論說通達轉在前六地者,彼據前六地中有相、無相觀,通達真俗,是間雜現前,或時真現,非真不現,謂入觀時,或時非真現,真不現,謂出觀時,如是令真、非真,現、不現故,名通達轉。又者,未能即空而觀於有,有相觀現前時,真即不現,無相觀現時,非真即不現,由此理故,說通達轉在前六地。世親亦解釋說,前六地真如,是真俗觀現、不現因故,故通達轉在前六地。此論是約見道通達遍行真如,說通達轉在通達位,二論亦不相違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二、通達轉,謂諸菩薩已入大地,於真實、非真實,顯現、不顯現,現前住故,乃至六地。」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通達轉者,謂入地時所得轉依,於真實、非真實等者,謂此轉依乃至六地,或時為真實顯現因,或時出觀為非真實顯現因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通達轉等者,謂已證入菩薩大地,於真、非真,或現、不現,無分別智有間、無間而現行故,或時真現,謂入觀時,或非真現,謂出觀時。非真與真,於此二時,如其次第,說現、不現,此現、不現,乃至六地。」

說修習轉在後四地,純無相觀長時現前,勇猛修習斷餘,多令非真不顯現故。

窺基:攝論又說修習轉,是在後四地。後四地中,純無相觀長時現前,勇猛修習斷餘麤重,多令非真不顯現故,名修習轉。然而瑜伽論第四十八說第七地,猶名為雜煩惱,未名不雜煩惱。故知第七地,非真猶有現前時,但以無相觀長時故,而說多令非真不現,非是第八、九、十地中,非真有現前時。彼論是以長時得無相觀,種類同故,說後四地為修習轉,此論以修道十地中,漸斷俱生二障麤重,漸證真如義等,說修習轉在十地中,二論亦不相違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三、修習轉,謂猶有障,一切相不顯現,真實顯現故,乃至十地。」前通達轉中說乃至六地,故此修習轉,意謂從第七地,乃至第十地。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修習轉,謂猶有障者,由所知障說名有障。一切相不顯現等者,謂此轉依乃至十地,一切有相不復顯現,唯有無相真實顯現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修習轉等者,由所知障說名有障,此轉依位,乃至十地,諸相不現,唯真顯現。」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48云:「彼第八住,一向清淨,此第七住,猶名為雜,與清淨住為前導故,當言此住名不染污,猶未得故,當言此住墮雜染行。」

四、果圓滿轉,謂究竟位,由三大劫阿僧企耶,修集無邊難行勝行,金剛喻定現在前時,永斷本來一切重,頓證佛果圓滿轉依,窮未來際利樂無盡。

窺基:第四果圓滿轉,文易可解。彼攝論與此論,所說義同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四、果圓滿轉,謂永無障,一切相不顯現,最清淨真實顯現,於一切相得自在故。」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果圓滿轉,謂永無障者,由無一切障,說名無障。一切相不顯現者,無一切障故。最清淨真實顯現者,即由此故。於一切相得自在者,由此為依,得相自在,隨其所欲,利樂有情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果圓滿轉等者,由一切障,說名無障,以一切障永無有故,得一切相皆不顯現,得最清淨真實顯現,依此轉依,於一切相得大自在,以於諸相得自在故,隨其所樂利樂有情。」

五、下劣轉,謂二乘位,專求自利,厭苦欣寂,唯能通達生空真如,斷煩惱種,證真擇滅,無勝堪能,名下劣轉。

窺基:下劣轉者,謂二乘位,通有、無學。何故說二乘位為下劣轉?以六因故,一、唯求自利,二、欣寂厭苦,三、唯達生空真如,四、唯斷煩惱,五、唯是證真擇滅,六、無勝堪能。此中「真擇滅」者,是說擇滅真如,由慧擇得此滅諦故。言「無勝堪能」者,無一切智等故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五、下劣轉,謂聲聞等,唯能通達補特伽羅空無我性,一向背生死,一向捨生死故。」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下劣轉,謂聲聞等,等者,等取獨覺,唯能通達一空無我,不能利他,故是下劣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下劣轉等,其言易了,無煩重釋。」

六、廣大轉,謂大乘位,為利他故,趣大菩提,生死、涅槃俱無欣厭,具能通達二空真如,雙斷所知、煩惱障種,頓證無上菩提、涅槃,有勝堪能,名廣大轉。

窺基:廣大轉者,攝大乘說「謂諸菩薩」,能趣證此廣大轉故,如來已圓滿轉依,故彼論不說如來。言「生死、涅槃俱無欣厭」者,以大悲、般若常廣起故,言「有勝堪能」者,以具一切智等故。

願施:《攝大乘論本》卷3云:「六、廣大轉,謂諸菩薩,兼通達法空無我性,即於生死見為寂靜,雖斷雜染而不捨故。」
世親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廣大轉,謂諸菩薩等者,由並通達二空無我,安住此中,捨諸雜染,不捨生死,兼利自他,故是廣大。」
無性《攝大乘論釋》卷9釋云:「廣大轉等者,謂於雜染斷而不捨,於生死中,達無我故,斷諸雜染,即於其中,見寂靜故,而不棄捨。」

此中意說廣大轉依,捨二重而證得故。

窺基:頌言「捨二麤重故,便證得轉依」,此中所取轉依體者,唯是廣大轉依,頌中自說捨二麤重而證得故。不取圓滿轉者,以圓滿轉唯在如來,廣大轉則在菩薩故,今頌是明修道十地,所以但取廣大轉依,要地地中捨二麤重方證得故。又解,既言取廣大轉,明圓滿轉亦在其中。以上六種轉依,第一是假立轉,未得真故,餘五是真轉,真實證得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