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問答二十二則 - 十五、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

六祖惠能大師作偈曰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,五祖弘忍大師說「亦未見性」,其意是真的未見性,還是已見性,為了保護惠能而故意說「亦未見性」?

答:是未見性,五祖所言不虛。五祖也確實是為了保護惠能不被他僧傷害,而擦掉牆上這首偈。

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》卷1:「惠能偈曰:『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』書此偈已,徒眾總驚,無不嗟訝,各相謂言:『奇哉!不得以貌取人,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。』祖見眾人驚怪,恐人損害,遂將鞋擦了偈,曰:『亦未見性。』眾以為然。次日,祖潛至碓坊,見能腰石舂米,語曰:『求道之人,為法忘軀,當如是乎!』乃問曰:『米熟也未?』惠能曰:『米熟久矣,猶欠篩在。』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,惠能即會祖意,三鼓入室,祖以袈裟遮圍,不令人見,為說《金剛經》,至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』,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,遂啟祖言: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』祖知悟本性,謂惠能曰:『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,若識自本心,見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。』三更受法,人盡不知,便傳頓教及衣鉢。」

禪宗見性,要求嚴格,若只領會教下所說的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不來不去性,仍然不名見性,不說得祖師禪,此所以世尊說禪宗是教外別傳。從惠能的這首偈,可以看出唯悟得如來禪,故五祖說「亦未見性」;直到後來惠能大悟而云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,五祖方印可見性。試問,一位二十出頭的年青人,既不識字,又未讀經,且才學佛不久,竟能道出這樣的一首偈,哪位禪師看到這偈會不震驚?無怪乎弘忍大師會特別去看惠能,指示三更入室,並且一句一句的為說《金剛經》。

另外,這首偈有一個瑕疵,就是「何處惹塵埃」這一句,因為塵埃者,非塵埃,是名塵埃,說「何處惹塵埃」,好似意謂有個塵埃,只是無處著。所以末學說這句有瑕疵,若改為「何處何塵埃」就比較好。香嚴智閑禪師所說也是如此,當仰山慧寂檢驗香嚴所悟時,香嚴頌曰:「去年貧未是貧,今年貧始是貧,去年貧,猶有卓錐之地,今年貧,錐也無。」這一句如同六祖惠能所作偈以及末學所改「何處何塵埃」,當時仰山曰:「如來禪許師弟會,祖師禪未夢見在。」也是如同五祖所說「亦未見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