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問答二十二則 - 十八、狗子無佛性

趙州「狗子無佛性」是何意?

答:《五燈會元》卷4:「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。問: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師曰:無。曰:上至諸佛,下至螻蟻,皆有佛性,狗子為甚麼却無?師曰:為伊有業識在。」 此中趙州從諗禪師自己作了解釋。

萬松老人對於這公案的評論,可以一看。《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》卷2:「舉:僧問趙州: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州云:有。僧云:既有,為甚麼却撞入這箇皮袋?州云:為他知而故犯。又有僧問:狗子還有佛性也無?州曰:無。僧云: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狗子為什麼却無?州云:為伊有業識在。

師云:若道狗子佛性,端的是有,後來却道無,端的是無,前來却道有。若道:『道有道無,且是一期應機,拶著說出,各有道理,所以道。』明眼漢沒窠臼,這僧問處要廣見聞,不依本分,趙州道有,以毒去毒,以病醫病。這僧又道『既有,為甚撞入這皮袋』,不知自己生入狗腹中了也。州云『為他知而故犯』,一槌兩當,快便難逢。這僧將謂:『依因判果。』若恁麼會,作座主奴也未得。後來有僧再問,便却道無,是他得底人,道有也有出身處,道無也有出身處。這僧依文按本道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狗子為什麼却無』,似這一拶,敢道『撥天關底手,轉身無路』,是他款款道箇『為伊有業識在』,爾且道這僧皮下還有血麼?」

百丈懷海禪師對於何以「有情無佛性」、「無情有佛性」,也有說明,其中於「有情無佛性」的解釋,與趙州所解相同。《指月錄》卷8:「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。問:如何是有情無佛性,無情有佛性?師云:從人至佛,是聖情執,從人至地獄,是凡情執。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,有染愛心,是名有情無佛性。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,及一切有無諸法,都無取捨心,亦無無取捨知解,是名無情有佛性,祇是無其情繫,故名無情。不同木石、太虗、黃花、翠竹之無情,將為有佛性,若言有者,何故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。祇如今鑑覺,但不被有情改變,喻如翠竹;無不應機,無不知時,喻如黃花。」

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溈山靈祐禪師卻說一切眾生皆無佛性,溈山這麼說,有他的道理。即此道理,也是「狗子無佛性」的正解,讀者應親自去體會。《五燈會元》卷9:「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禪師。溈山示眾曰:一切眾生皆無佛性。鹽官示眾曰: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鹽官有二僧往探問,既到溈山,聞溈山舉揚,莫測其涯,若生輕慢。因一日與師言話次,乃勸曰:師兄須是勤學佛法,不得容易。師乃作此○相,以手拓呈了,却拋向背後,遂展兩手就二僧索。二僧罔措,師曰:吾兄直須勤學佛法,不得容易。便起去。時二僧却回鹽官,行三十里,一僧忽然有省,乃曰:當知溈山道『一切眾生皆無佛性』,信之不錯。便回溈山。一僧更前行數里,因過水忽然有省,自歎曰:溈山道『一切眾生皆無佛性』,灼然有他恁麼道。亦回溈山,久依法席。」